有个说法:一个人一生有7次机会,从25岁到70岁,第一次一般都抓不住,最后一次抓住了也没意义了,剩下的5次一般都会浪费2次,这样就剩下3次机会;还有人说这是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的,我觉得不太靠谱。
一个人的每一次机会,都是你个人的条件、追求和意愿、努力方式等等与社会需求正好切合,从而让你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获得你希望获得的东西。机会是个体与外界互动而形成的,因此说,机会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一直摆在那里的,而是高度变动的。你的条件,你的追求和意愿,你的努力方向有可能是变动的,也可以是很稳定的,社会需求,则一定是高度变动的。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小文章,说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职业,有很多很多以前很好的职业,很好的手艺,现在却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已经消亡或正在消亡,这说的就是社会需求的变动。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动还在加速。有的网站把世界级大学名师的讲课录像放上去,有人就预测大学在未来的变化,更多的老师将变成辅导员,传统的讲课老师会大量失业。高度变动的社会需求,与你的条件、追求和意愿、努力方式正好切合,当然是很不容易的,就如同佛家说的“缘”,得来真是不容易。不容易自然就少,但是不是就有7次、3次呢?我认为不是的,也许远远超过这个数量,也许还达不到这个数量,那么,是多还是少,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所谓创造机会,就是观察社会需求。把握需求的变动,然后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式,调整自己的追求和意愿,使得自己的条件与社会需求越来越切合。如此,机会自然就多,反之,机会自然就少。
有的人能够创造机会,有的人不能创造机会,差别在于是否拥有一种创造机会的精神力量。这种创造机会的精神力量是什么呢?就是勇气。有人帮我们润丰做总结,说我们如何如何聪明地抓住了机会。我总是笑笑而已,不愿意多谈,因为这种交流很难谈出真谛。表面上看,我们抓住机会是因为做出了多么合理的决策,有什么样的眼光,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润丰有勇气。别人不敢想的时候我们想了;别人想想就过去了,我们想过之后就去研究了;别人研究之后放下了,我们在研究之后就去尝试了;别人尝试之后就退缩了,我们在尝试之后坚持下来了;别人坚持下来了,我们在不断改进和提升了;别人不断改进和提升了,我们在不断加快改进和提升的速度和质量。在这个过程中,片刻离不开的东西,就是勇气。具体体现就是“勇十则”说的那些,如果你以为那是我们追求的状态就错了,那其实是我们的历史,是高度概括的历史。润丰就是这样写就了自己的历史,今后还将这样书写自己的历史。
佛家有个说法: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这个“愚者”,指的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什么都不懂的人是“蠢人”,愚者不是蠢人,他们什么都懂,只是他们不喜欢交流,不喜欢行动,有点笨而已,这就是愚,中国人自谦的说法“愚兄”、“愚见”,就来自这个意思。愚者的机会,自然不会多。
秉承润丰的文化,做个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