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机电城,中午休息的时候,目睹一位美女在网上购书,久久徘徊在五六本之间无法拿定主意,我保证她不是经济困难。她十分详细的分析了每本书的优劣,等到全部讲完之后,手一摊,撇着嘴问我:“我到底买哪本?”
有时我觉得我更应该变成做事一根筋的人。每天拿出五成的时间思考就够了,因为剩下的还要留给行动。其实就我的观察来讲,压根不动脑就扑上去三下五除二的人非常少,反倒是在脑子里滚来滚去一百遍,分析各种利弊可能,恨不得纠结到吐血前一秒,盼望着一个神明出来说一句:“就这么做吧,我拿生命给你保证没问题”。然后才肯下手的人,反倒比比皆是。
可是,“三思而后行”,到底要思多久?就像石总给我们培训的时候讲的,其中的“度”其实非常难以把握。有次我和妻子聊起“痛苦的思考”状态的时候,她说,现在她越来越不愿意将自己长久地放置于一种计划、斟酌、焦虑、不定的状态里了,想到什么,判断一下就开始着手,其他时候清清淡淡地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因为她知道,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缜密的思考和斟酌,真的没那么严重,这只是她的惯性而已。而且她坚信,凭自己的判断力和智商,也压根不会作出多么离谱的选择。
都说用深入的思考来指导行动,是非常明智的事。可当过度的思考,限制了你的行动,就太得不偿失了,毕竟行动只是开始。更多决定你是否能成功的因素,存在于行动的每一个细节,随时借助思考来调整航向、灵活变通才是更重要的努力。有时你会突然发现,这世上真的有些事,是你以现在的视野所看不清楚的,你必须先走两步。
我现在特别庆幸我的开始,虽然未来仍是一片未知,但我每天的收获是可以垫底的,即便走错路也是满满的收获。况且,想要真正地解决问题,首先,你得让问题先真实地暴露出来,而不是永远停留在设想。
马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