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念都是有渊源的,中国人崇尚勤奋节俭,勤俭的人受到大家的尊重,有水平有修养的人都很注意勤俭,这个观念也是有渊源的,主要是两点:一个渊源,我们中华民族长期以农业为主业,农业生产要顺天时,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不能懒惰,懒惰就误了农时种不好庄稼,没有好收成,没好收成就要挨饿,所以要勤快,要早起,要精耕细作;另一个渊源,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并不优越,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因此就不能浪费好不容易得来的一切。由此也可见,为什么我们习惯把勤奋和节俭放在一起,称为“勤俭”,因为这两者实在是分不开呀,这两个优秀的品质是相辅相成,有习惯说法“勤俭节约”,其实,“节约”与“勤俭”是不对等的,勤俭本身已经有节约、节俭的意思了。
勤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但并不是中国人都做得很好,有许多人做得不好,做得最不好的就是皇帝,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做得不好,偶尔有做得好的,比如汉文帝,就很勤俭,但是做得好的皇帝太少了,绝大多数皇帝都是不勤俭的,很懒惰,很奢华,很浪费,皇帝这样,官员贵族也跟着学,勤俭的皇帝少,勤俭的官也就少,像唐朝的魏征、明朝的海瑞、清朝的于成龙这样的官,也很少,五分钟能把名单念完。真正勤俭的中国人是谁呢?是黎民百姓,因为事实教育了大家,勤俭才能有好日子过,于是大家都很崇尚都很尊敬勤俭的人,鄙视、看不起懒惰、奢华、浪费的人。每个村子里面都有若干个著名的懒人,是大家很鄙视的,你穷,你苦,你活该!偶尔还有败家子,就是把老子攒下的家业给败了,怎么败的?一个原因是懒,一个原因就是胡乱造,瞎花钱,净浪费,于是败了家,被称为“败家子”是一种狠毒的嘲讽。中国历史绵延几千年,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而没有断档,我们文化的血脉其实就在这些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那里。
近代中国一直有两大难题,一个是被人欺负,一个就是挨饿,老百姓很苦,那种苦,苦到什么程度我们今天可能很难想象了,乾隆时期有个英国使节来中国,他在自己写的书中介绍他看到的中国百姓的生活,很少吃到肉,英国人喝剩下的茶根大家都要抢,而那个时候的英国人是什么生活水准呢?一个英国农场工人每天的早餐就有牛奶、面包和咸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不受人欺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好起来了,两大难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大家的生活好过了,不仅不挨饿,还可以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了,可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现象出现了,那是勤俭的文化传统也面临丢失的危险。懒惰、奢华是人的天然本性,勤俭实际上是对这种天然本性的一种约束,被长期约束的本性是需要释放的,以前过春节时的大吃大喝,就是一种释放,那么如今,大家的生活都好过了,那种天然本性的释放便是铺天盖地了,于是我们看到有太多的浪费行为,浪费正在全社会迅速蔓延,其危害之大自不必多说,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懂得为后人为国家为民族负责任的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传承勤俭的好传统,做一个勤俭的人,你是一个这样的人,我们会尊重你,敬佩你,也信任你,你不是一个这样的人,我们会鄙视你,看不起你,也不会信任你。我们无法相信一个懒惰的人能够对工作真正负责,也无法相信一个习惯和喜欢浪费的人能够为企业为团队节约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