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人生智慧集中在三个课题上,那就是“位、时、度”,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顶层课题,类似顶层设计,是高屋建瓴的课题,也是根本性的课题,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处理得好,一切都好,处理得不好,一切都不好。
位,就是位置,你在哪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你是上级的下级,你就要服从上级的指挥,听从上级的安排,对上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越权,不隐瞒,这就是处理好了“位”;再比如你是上级,你就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组织好属下完成目标,你还要关心和指导下级,帮助下级进步和成长,这就是处理好了“位”;再比如你是父母,你就要对家庭负责,对儿女的成长负责,并且身教重于言教,这也是处理好了“位”;你是润丰集团的员工,你就要按照润丰对你的要求去做,按照岗位的要求去做,尽职尽责,这同样是处理好了“位”。
时,就是形势、时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中国人不喜欢僵化的机械地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我们追求言行的合理,而合理,就离不开对“时”的把握。比如对上级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是要看时间和场合的,场合不对,时间不合适,也不好,在严肃的正式场合,说话就要简练,不能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领导正忙的时候你喋喋不休,那就是添乱,还有类似的情况,你的职责是同商户多沟通,那也要看人家忙不忙,人家正忙得焦头烂额你去沟通就不合适;再比如你作为家长教育孩子,指出孩子哪里需要改进,批评孩子哪里做得不对,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这些,饭桌上教育孩子是很糟糕的做法,导致小朋友吃不好饭,另外,饭桌上要是有你的长辈,你还可能受到长辈对你的“揭发”:“别说孩子啦,你小的时候还不如他呢”,一旦如此,你这个家长的权威都会大打折扣。《论语》关于“时”有段著名的话:“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是说孔子做得好,在恰当的时候说,人家不讨厌他说,在快乐的时候笑,人家不讨厌他笑。你可以试一试,在不快乐的时候和场合笑一笑,周围的人肯定是要多讨厌有多讨厌。
度,就是言行的分寸,不够不好,过了也不好,合适就好。我们都有体会,无论干什么,把握好度都很重要,比如吃东西,吃少了不管事,会饿,会打不起精神,吃多了呢,也不好,古人讲“食不过饱”就是这个意思,少喝一点酒对身体对心情都好,如果喝多了,对身体就有很大的伤害,现在人们总是担心食品安全,其实,你只要把握好度,对你的伤害就不会大到受不了的程度,什么都吃点,什么也别吃多了,就很好,牛奶适当喝一点没什么,可是别总喝,也别喝太多;再比如,就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相互也要留一点空间,就是夫妻之间相互也要留一点空间,否则也会出现问题。
位、时、度三者紧密联系,要都把握好,相互还很协调,并不是很容易,因为不容易,所以才需要智慧,所有的人生经验、工作能力,归结起来,也都是围绕这三个课题,这里面的学问的确是很大的。